「如果我是魚,你會看得見魚在水裡哭。」
在什麼都好像捉不緊的年代,液態一樣的個體,又當如何自處?
施賢,四十歲,香港人,專研創新科枝,憑藉發明一項新技術而受國際市場矚目。在一次於柏林舉行的科技展,施賢邂逅林林。林林出生於西安,十六歲到美國讀書,大學本科在倫敦完成。第二次在柏林相遇時,二人情不自禁地戀上了。可是,施賢要回港工作,二人只能保持遠距離的關係……
回港後三個月,一心主動找施賢見面。他們在同一所中學唸書,因為大家常到同一間自修室溫書而混熟。施賢廿五歲的時候,一度陷入自我構築的生關死劫,最後,是靠一心把他救了出來。現在,一心已婚,有一個五歲的孩子,而他們還有許許多多尚未說出又必須說出的話,而施賢又行將啟程前往新一屆柏林科技展……
施賢面對這個來回往復的永劫回歸,又該如何調控自己的希冀與失落?
劇本現為法國La Mousson d'été夏日風藝術節 2023 讀劇節目|法文譯本將於今年11月由Editions espaces 34出版
編劇/導演︰甄拔濤
策劃︰陳偉基
演出︰梁天尺、陳秄沁、冼樂欣、梁小衞
形體指導︰盤彥燊
空間設計︰阮漢威
燈光設計︰陳焯威
服裝設計︰鄭文榮
音樂設計︰黃衍仁
執行音響設計、廣播劇音效設計及錄音:陳衍昊
製作經理︰李綻容
執行監製︰王禧彤
元朗劇院演藝廳
不設劃位
粵語及普通話演出,全長約1小時30分
如遇特殊情況,主辦單位保留更改節目、表演者,以及座位編排的權利
宣傳攝影場地支持:Wifi Boutique Hotel
後人類藝文研究社
劇場 x 年輕作家 新時代的藝文Gathering
再構造劇場全新計劃,結合網絡劇場及文學,聚集藝文創作者,開啟網絡平台「作家Gathering」。我們將在網絡年代,邀請各自在家寫作,不常見面聚會的作家真實地交流,主要骨幹成員包括︰橘子綠茶、羊格、西樓月如鈎、唉瘋人、張羨青,為大家介紹文學、劇場作品,討論相關議題,輕鬆談笑,遊戲,延續一場近年已少有在劇場與作家群內出現的藝文沙龍。2023年6月14日星期三9pm起,每兩周一次,藝文gather。
同時間,再構造劇場將與作家合作,開展三個全新小說x劇場演出,包括︰以恐怖VR劇場形式開展橘子綠茶特邀撰寫的《魂端VR視像會議》,探索人類惡意的根源;以藝團擅長的體驗劇場(immersive theatre)形式,發展唉瘋人成名小說《女神把我煉成了玩家》,觀眾將於不同的空間感受愛情與孤獨;改編西樓月如鈎著名小說《我係窮郵差,專門幫陰陽相隔嘅親人送信》,將通過文字與書信,寫出生與死,那些觸動人心的細膩與悲傷。
密切留意最新公布資訊。
每一次創作,都是全新的經驗,是獨一無二。
我們的未來在連結—— 寫在「後人類藝文研究社」計劃推出之時
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甄拔濤
唉瘋人是最近加入劇團的同事。他本身是網絡作家,順理成章地向我推介了多個網絡作家,這樣我才慢慢發現這個龐大而有活力的網絡作家群。他們孜孜不倦地在社交媒體上筆耕,以每周最少兩篇的速度出文。創作力和意志都十分驚人。在壓力迫人的香港社會、不求回報(或至少不是即時回報)地創作,是幾近純愛的真愛。
和我同代、或是前輩的作家,都是循寫稿、投稿的途徑發表作品,又或者透過比賽而嶄露頭角。關鍵都是等待 —— 等待別人賞識、肯定。新生代網絡作家自立門戶,不靠某一界別或團體來打救,能否繼續寫下去直接交由來自五湖四海的讀者來決定。這樣便形成了一個文藝社群。而且跟上一代比較,他們互動頻繁。縱然時有過於激烈的火花,但是交流的價值仍然值得珍惜。
人腦每秒處理的訊息極為龐大,每秒達10到16次冪(指同一數自乘若干次的次方),所以我們才習慣將收到的訊息分類,貼上標籤。但同時標籤也是危險的。它會令我們只及人、事、物的皮毛及輪廓,看不到背後的真貌。所以,網絡作家本身就是作家,只是他們使用的平台和傳統的不同罷了。平台本身不能保證產出優秀作品,同時亦沒有抹煞這個可能。要評價的是作品,而不是作家頂着的那一個標籤。
一天,我不記得是我或者唉瘋人首先提出,不如改編網絡小說為劇場作品。每次我或監製Felix有新的點子,都會立即找對方來從長計議。談了幾天,「後人類藝文研究社」計劃的雛形於焉誕生。再構造劇場雖然產量豐富,但並沒有恒常資助,資源捉襟見肘。每做一個新作品,也得重新尋找新的資源。後來我們毅然申請民政事務局(後來易名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幸得評審垂青,這個計劃才有機會跟大家見面。
「後人類藝文研究社」計劃共分三個部份:「作家 gathering 」、「藝文staycation」及改編演出。「作家gathering」以電視清談節目形式,說及種種文學和文化生態話題。由六位新生代作家主持,包括 橘子綠茶、唉瘋人、西樓月如鈎、羊格、張羨青 及 花小姐(客席主持)。幾位都是各擅勝長的厲害作家:橘子綠茶勇於以出人意表的佈局探索人性黑暗、唉瘋人對當代愛情極具敏銳觸覺、西樓月如鈎超越現世的視野、羊格冷靜觀照人類種種荒誔、張羨青對男女關係的獨到觀察,以及花小姐叩問生活的真實性。我也會在遊戲環節出現。我們往後會邀請更多不同界別人士一起上來gathering。「藝文staycation」融合網上真人直播、劇場、清談節目的形式製作,每集以不同主題出現,如情色、恐懼、愛情、人和自然的關係等。每集均到不同特別場所拍攝,如劇場、時鐘酒店、墳場等。「作家gathering」及「藝文staycation」均在YouTube平台發佈。
至於演出,我將會改編三部網絡小說。率先推出的是橘子綠茶的《#魂端VR視訊會議》,這是我首次以VR形式涉足恐怖劇場,今年九月中將會和大家見面。另一部是改編唉瘋人的《#女神把我煉成了玩家》,呈現當代男女的愛情互動。壓軸之作是改編西樓月如鈎的《#我係窮郵差專門幫陰陽相隔嘅人送信》,深入生離死別這個永恆主題。兩部劇場均以體驗劇場形式呈現,計劃於2024年公演。
如果不是這個計劃,我也不會認識幾位才華橫溢的作家。我十分感謝他們願意和本團一起走進未知,嘗試想像及創造一點點新鮮的事物。有趣的是,他們幾個本身並不親身認識對方,只是網上互動或拜讀對方作品。因為這個計劃,我們才有機會連結彼此。連結,不是團結,不強求共識,不一定要步調、意見一致,但又彼此明白、尊重,朝着相近的理念進發。網絡文學和劇場本來也是頗為割裂的群體。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計劃,連結彼此,也許會激盪出更多新想法。後人類的未來一定是連結,而不是相反,我是如此相信的。
每一次創作,都是全新的經驗,是獨一無二。
(2023年6月14日星期三9pm起,每兩周一次,作家Gathering
柏林的金魚
GOLDFISH OF BERLIN
導演的話
時間和金魚
《柏林的金魚》寫於2017年。那時,香港文學館和西九文化區合作,找來一眾作家,以西九的植物為主題,寫就一篇作品。文學形式不限。我收到的是人心果。我問策劃人小樺,我可寫多長。她說,隨便寫吧。
我剛巧在柏林,忽然想到前作《灼眼的白晨》中,如果一心願意多踏一步,思賢可能不會去死了。於是我為施賢(改了一字)寫下另一段人生。最後《柏林的金魚》長約17,000字。小樺說篇幅所限,最後只能在結集《自由如綠》出版第一部份「人心果」。
開筆之前,我有意採取既似小說又似劇本的形式。這種形式在香港(至今)仍屬少數,在歐陸則見慣不怪。完稿後,我立即想到要將觀眾安排在旋轉舞台之上,呼應文本的 motif —— 來回往復。跟監製Felix商量後,在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下,於2019年5月在葵青劇院演藝廳首演。
有一位觀眾在得知《柏林的金魚》完整劇本版行將公演時,以大浪未至形容那年五月。我覺得很是貼切。又過了幾年,我們又經歷過許許多多風風雨雨,我一直念茲在茲,再演《柏林的金魚》。這個戲是講述三個飄蕩在不同城市、無法安放自己身心的人。到了今天,香港人以致城市人,都感受更深。
最近,經一位我十分欣賞的香港劇場演員介紹,認識了一位深歆中文的法國譯者Sara。她想翻譯香港文本,最後選擇了《柏林的金魚》和另一個劇本。此劇已在巴黎及法國夏日風藝術節進行讀劇。今年10月將由 Editions espaces 34 出版法文譯本。
由執筆開始到今天,我想不到《柏林的金魚》走了這麼遠的路。今次 re work,發現文本中的文字和符號也改變了涵義。施賢和林林連結是靠 Facebook、心很累是潮語、尖沙咀誠品的咖啡事多等等。現在,這些東西都已經變異或褪色了。文本中有一句「語言都有衰老的一天」,看來果真如此。
時間過去,有些人來了,有些人走了。亞賢是我的小、中學同學,中三之後他負笈加拿大。過了許多年,大家發現彼此竟然都身在劇場界。我力邀他和Felix一起監製《柏林的金魚》,後來又再次在《核爆後的快樂生活》中合作,我們還構思將來的合作方案。2019年10月16日晚上,亞賢卻突然過身了。亞賢是一個擁有很強大力量的人,總是照亮身邊的每一個。一位朋友說,有另一個世界需要他的力量,所以他才走了。亞賢,你在那邊好嗎?
如大家所見,《柏林的金魚》製作難度相當高,因為我們的舞台設計只能容納100人,同時需要一個大型劇院,這亦意味着我們要放棄800位觀眾。在此我想多謝我的團隊。首先要感謝參與首演的演員張蔓姿、燈光設計師歐陽翰奇及形體設計施卓然。他們的貢獻,令《柏林的金魚》由構想變為真實,變成觀眾心中想看的重演節目。感謝場景設計阮漢威、服裝設計Man Wing、聲音設計黃衍仁及化妝師Betty、今次加入的燈光設計陳焯威及聲音設計阿 Bu ,是大家的想法、概念讓這個戲更加完整凄美。感謝後台團隊容容、Kathryn、Alex、Dickson,監製團隊Felix及Becky,讓重重困難化險為夷。感謝Wayson今次加入成為形體指導,豐富了這個戲的厚度。感謝今次參與的四位演員:我之前跟阿尺及Ceci說過,沒有他們我不會重演。尺就是施賢 , Ceci就是一心。過了四年,我看到大家也成長不少。Priscilla出場時間不多,卻很有光芒。她演繹莉莉,令整個戲在最後段落找到穩定的錨。阿冼在APA讀書時,我已經驚訝於她的天份。她今年八月才剛剛剛離開戲劇學院,可是她達到的水平絕對不像Fresh graduate。能跟這麼高水準的演員團隊共事,我前生一定做了很多好事了。
在此,我要感謝康文署文化節目組、元朗劇院、葵青劇院支持這個破格的演出。我知道要支持非常規的演出表演是有一定難度的。最後要感謝每一位入場觀眾,有些不遠百里來到元朗、有些將《柏林的金魚》印在腦海之中多年而想重訪這個回憶、有些願意來看第一次。希望大家享受是次演出,來年劇場再見!
甄拔濤
分場表
1. 人心果
2. 空的另一半是有
3. 金魚
4. 五百里外
製作團隊
編劇、導演︰甄拔濤
策劃︰陳偉基
演出︰ 梁天尺、陳秄沁、冼樂欣、梁小衞
形體指導︰盤彥燊
空間設計︰阮漢威
燈光設計︰陳焯威
服裝設計︰鄭文榮
音樂設計︰黃衍仁
執行音響設計、廣播劇音效設計及錄音︰陳衍昊
歌唱指導:梁小衞
製作經理︰李綻容
執行監製︰王禧彤
執行舞台監督︰黎錦珊
助理舞台監督︰蔡世楹、蔣德進
舞台助理︰詹文龍
化妝及髮型︰温筱敏、陳美華
宣傳設計︰studio TIO
宣傳攝影︰Egill Bjarki
演出攝影︰YC Kwan
演出錄影︰私.製作室
宣傳攝影場地支持︰Wifi Boutique Hotel
鳴謝︰
以下參與首演前台幕後工作人員
監製︰曾浩賢
演出︰張蔓姿
形體指導︰施卓然
燈光設計︰歐陽翰奇
廣東話及普通話演出,不設字幕。
全長約1小時30分鐘,不設中場休息。
觀眾席將設於旋轉舞台上,演出期間若感到不適如頭暈,請舉手示意,工作人員會來幫忙。
歡迎6歲或以上人士進場。
編劇、導演︰甄拔濤
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德國曼海姆國家劇院駐院作家(2021-2022劇季)、前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委員會主席。《法蘭克福匯報》形容甄氏為當今亞洲炙手可熱的劇作家之一,至今已有六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學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碩士及倫敦大學Royal Holloway編劇碩士。
英文劇本《未來簡史》獲2016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中文劇本《灼眼的白晨》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甄氏至今已有六部劇作翻譯成德文上演,其作品曾受以下機構委約及邀請演出:德國慕尼黑新音樂雙年展、曼海姆夏日藝術節、慕尼黑皇宮劇院、法蘭克福劇院、吉森國家劇院、弗賴堡劇院、蕯爾布魯根國家劇院、呂北克室內劇院、奧地利林茲劇院、加拿大蒙特利爾CINARS雙年展、瑞典電台、南韓亞洲編劇節、台灣廣藝廳、香港新視野藝術節、國際綜藝合家歡、大館、藝穗會、香港話劇團、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等。
近作包括《魂端VR視像會議》(改編及導演)、南豐紗廠世界之約《閃亮搖曳的雪》、新視野藝術節《後人類狀況》、大館 Spotlight《我最終死去的房子》(導演)、《有你,故我在》及《核爆後的快樂生活》、《柏林的金魚》、《如何向外星人介紹香港人的感情生活》、台北《洪水來了,我一個人在台北》(現場及網上版)、藝穗會《她和他們意識之流》及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建豐二年》等。
Suhrkamp Theater Verlag代理甄氏部份劇作版權。
Official IG: @yanpatto
演出︰梁天尺 (飾︰施賢)
梁氏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學士學位課程,主修表演。
2011年至2012年期間梁氏參與Patchwork Family Intercultural Project,走訪韓國、日本、台灣、俄羅斯、奧地利、克羅地亞,作巡迴演出及參與當地的藝術節。其後梁氏繼續活躍於海外演出及與不同地域的藝術家合作,創作包括:《漫話西遊》(羅馬尼亞)、《夢難承/狂人日記》(Asia Meets Asia Theatre Festival 2012)、 《L'ORPHELIN》(第四屆台北藝穗節),2014年受邀前往東京參與DA・M舞蹈演出《Walking2014》。
2018年梁氏獲頒香港藝術發展新秀獎(戲劇)。
近期本地劇場作品包括:
《20xx 2xxxx xxxx》、《八步瑜珈》、《白夜》、《只不過是世界末日》、《後人類狀況》、《鐵行里》、《黑天幻日》。
近期電視電影作品包括:
《白日之下》、《冰上火花》、《940920》、《二月廿九》、《IT狗》、《逆流大叔》、《八個女人一台戲》、《拆彈2》。
其他演出包括:
江逸天×蔡宛蓉 : The Dreaming
江逸天音樂會 : I am Afraid Of
黃衍仁音樂作品,陳衍江導演 : <世間有鐘反覆敲響>MV
“寂寞更衣室2” 陳惠立個人展覽
“The Siren” Serene Hui@大館當代美術館
“信任 & 迷惑”
“一介之逆” 嚴瑞芳個人展覽
“挪移夜無眠” 挨壁靠事務所裝置展覽
自小接觸中國舞及武術,至演藝學院裡學習各種身體訓練方法。畢業後跟隨曾文通老師學習頌砵、音叉等課堂,繼續開發對聲音、身體感知的理解。2022年,梁氏前往荷蘭跟隨Jean-Rene學習其"Primitive Voice"的發聲練習加深對自身的了解。
而梁氏近年持續研究及練習永春拳、詠春拳、太極、易筋經、氣功、巴西柔術及泰拳,亦有意將聲音療癒的方法與武術作進一步的融合,希望對身心的知覺繼續開發和鍛煉。
曾主持的身體訓練工作坊包括:
天台墊舉辦《學學習:15個以藝術作為參與式學習的倡議》。
不加鎖舞踊館舉辦《Unlock Body Lab:公開研習週2022/2023》。
本地運動空間POWWOW舉辦-《文練》。
演出︰陳秄沁(飾︰一心)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藝術學士,主修表演)。於202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第十五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劇);憑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一角,同時獲得2022年度IATC (HK)劇評人獎年度演員獎及第十四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女主角,以及獲提名第三十一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悲/正劇);並憑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西邊碼頭》Cecile一角,同時獲得2017年度IATC (HK) 劇評人獎年度演員獎及第十屆香港小劇場獎優秀女演員獎;亦憑方外無式《原塑》Evelyn 一角,獲提名第六屆香港小劇場奬最佳女主角。
近期演出包括: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在新的天,我們繼續往理想前進》、《被縛的普羅米修斯》、《2021誰剎了大象》、《大驅離》、《西邊碼頭》(香港及法國巡演)、《屋根裏》、《建豐二年》、《卡桑德拉-表象終結的世界》、《石頭與金子》、《電子城市director’s cut 》(香港及北京重演)、《醜男子》(香港及澳門重演);再構造劇場 X Felixism Creation《後人類狀況》、《有你,故我在》、《歷史與她們的愛人-安妮與聶政》;再構造劇場《柏林的金魚》、《她和他意識之流》、《發光的害蟲》;香港藝術《鼠疫》、香港話劇團《未忘之書》等;方外無式《剎那》、《顧。盼我。城》、《原塑》等。
陳氏現為自由身演員及戲劇導師。
演出︰冼樂欣 (飾︰林林)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藝術表演系畢業生,熱衷表演、唱歌、插畫(IG: Jomehjie)等。過去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並完成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專業形體戲劇青年訓練兩年制課程(PTI)。近兩年戲劇演出包括再構造劇場《魂端VR視像會議》、香港演藝學院《點解去咗莫斯科?》(獲頒演出演員獎)、《戲論·十牛》、《天真與世故之歌》、《愛與資訊》等。
演出︰梁小衞(飾︰黃女士、莉莉)
梁小衛以極富質感的聲音漫遊於劇場、舞蹈劇場、歌劇、詩歌、裝置、及電影不同媒體表演之間,探索聲音創作的可能性,展現聲音的寬廣深度。
1996年起參予劇場演出,自此經常獲邀赴海外參與創作及演出,曾合作的藝術家包括香港劇場導演何應豐、台灣劇場導演黎煥雄、台灣音樂人陳建騏、法國音樂人白蝴蝶、德國編舞家碧娜‧鮑殊,以及眾多來自亞洲跟歐洲不同媒體的藝術家。 在過去二十多年間常擔任舞台演出聲音及歌唱指導、合唱團指揮,亦為藝團、機構、學校及大專院校主持身體及聲音工作坊。
她更是台灣幾米四部音樂劇場的班底。她的錄音作品《三橘之戀》其中兩首歌曲,更獲媥娜‧包殊選用予舞作 《Agua》(2001)中。也為坂本龍一2017的專集《滿月》作聲音演繹。
形體指導:盤彥燊
香港當代舞蹈藝術家,現居於香港,曾於亞洲和歐洲等地創作、演出及研究。盤氏鑽研亞洲哲學及道家的「氣」,構建自身當代舞蹈理念「七七蹈體」。其作品以細膩的動態及詩意見稱,超越二元經驗,喚醒觀者生活中的覺知。主要作品包括《渦》、《夜・奔》、《看,不見(城市);》等,作品曾於丹麥、芬蘭、日本、意大利、中國及英國等地演出。
盤氏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2016「藝術新秀獎(舞蹈)」,2019年獲得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前往印尼及日本進行舞蹈藝術研究工作。2022年獲得白朗唐博士紀念獎學金和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獎學金,於香港演藝學院兼讀碩士課程。
盤氏近年積極回應「後疫情時代」,於香港藝術節@大館創作網上互動觀賞體驗《憩》,成為賽馬會「觸動」舞蹈計劃導師、喜馬拉雅頌缽聲音療癒師及臼井靈氣自然能量療癒師。
空間設計︰阮漢威
阮漢威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科藝學院藝術學士,主修佈景及服裝設計,曾獲香港賽馬會獎學金及成龍海外獎學金赴英國Stephen Joseph Theatre實習。舞台設計作品達二百個,更憑演戲家族製作的《四川好人》獲第十三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服裝設計獎」。現為自由身舞台工作者及劇場教育工作者、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香港演藝學院駐院藝術家(設計)(2015), 同時亦為舞台攝影師,為不同專業表演藝術團體擔任攝影師,其舞台攝影作品曾分別在台灣及日本隨藝團展覽。
2017年開始委任為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員(戲劇界別)。2008年開始個人攝影計畫《Black List》,並於2010年7月展覽及出版。阮氏曾六度獲香港小劇場奬及香港舞蹈年奬之提名「最佳舞台效果獎」。2017年憑《金龍》獲第二十六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獎」。2018年憑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對倒.時光》獲IATC(HK) 劇評人獎頒發年度舞台科藝/美術獎。 2020年憑《夏娃》獲第二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舞台設計。2021受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邀請收錄其舞台攝影作品於《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最近其舞台設計作品《羅生門》入圍世界劇場設計展2022專業競賽部份 。
燈光設計︰陳焯威
先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及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導演系(一級榮譽)。獲2009年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戲劇)。與好友合作編導作品《三個麻甩一個騷》獲得第三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提名。亦憑《康橋的告別式》獲得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導演提名,《是沙也是你和我》的舞台及燈光設計獲得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舞台效果提名。亦憑風車草劇團《米線女戰士》獲提名二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燈光設計。
服裝設計︰鄭文榮
鄭文榮,主修純藝術織物及布料印花技術。曾先後畢業於巴黎L’Ecole Supérieure des Arts Appliqués Duperré,法國L’Université de la Sorbonne及英國The Somerset College of Arts and Technology。回港後,開始設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同時熱衷於探索時裝與劇場,為劇場演出設計服裝,層合作的香港本地劇團包括進劇場、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演戲家族、香港藝術節、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香港話劇團、香港亞洲拹會等。
聲音設計︰黃衍仁
配樂師,唱作人,演員。
執行音響設計、廣播劇音效設計及錄音:陳衍昊
陳氏喜歡以聲音傳達故事和情感,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舞台及科藝製作系,主修音響設計。在校時期擔任音響設計演出包括《火臉》和《三姊妹》。畢業後為自由身工作者。
曾參與作品包括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舞。獅》音樂及音響設計;舞鬥《X》音樂;前進進戲劇工作坊 -《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音響設計;小息-《往山𥚃去》音樂及音響設計;「新戲匠」系列《西奧》音樂及音響設計;莊梅岩 x奇想偶戲劇團《車輪婆婆》音響設計。參與音響工作作品《自由落體事件》;窮人誌《真實的謊言》及《真實的謊言》(自我審查版);天台製作《復仇變奏曲》;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午睡》及 《鐵行里》;鮑藹倫《大運動之紅籌》聲音裝置製作,香港藝術節《鼠疫》(粵語版)聲音剪接;陳恆輝劇場作品影畫展 《卡夫卡的七個箱子》拍攝收音統籌;以及黃靖《我們在此漂流》音響統籌,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案內人Hongkongshima》,前進進戲劇工作坊x法國埃梅劇團-《被縛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 - 執行聲音設計,紙背寫生-《執行舞台》收音師及存播劇場 - 《離地到着》廣播劇音樂及聲音設計。
策劃及監製︰陳偉基
藝術評論、插畫師、藝術策劃人及監製。
英國倫敦金匠學院修讀創意及文化企業(劇場及表演專業)碩士,以筆名肥力從事藝評及插畫工作,成立跨界藝術事業FELIXISM CREATION,策劃具創意及啟發性的節目。近年嘗試開拓不同藝術類型與科技演出,包括再構造劇場《宇宙到處的聲音》(2022)全景影像測試,VR體驗演出,PAPRIKA STUDIO《少年馬可宇宙漂流記》(2023)、《給下一輪(虛擬)盛世的備忘錄》(2021),體驗劇場︰觀眾自行對坐體驗的《千方百計》(2022),《貓與海邊的森林》(2021), 再構造劇場《有你,故我在》(2021)及《她和他意識之流》(2018)﹐英國Factory Irregular 虛擬體驗劇場《Together》(2019布拉格四年展邀約演出);媒體播放及其他演出︰《Milonga online by the sea》(2021)、《未來 藝術》(2021) 等。另陳氏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發展獎新秀獎(藝術評論)」(2015),現為「香港小劇場獎」評審。
執行監製︰王禧彤
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創意藝術與文化學系(音樂),副修視覺藝術。曾於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任職行政經理,處理節目監製工作及劇場營運,及於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擔任助理營運經理。現為自由身藝術行政、監製及計劃統籌。
曾合作單位包括西九文化區、大館、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再構造劇場及Felixism Creation等。
近期參與及監製項目包括:再構造劇場《魂端VR視像會議》、《我最終死去的房子》、《宇宙到處的聲音》;Paprika Studio《少年馬可宇宙漂流記》;前進進戲劇工作坊《20XX 2XXX XXXX》、《2021誰殺了大象》、《午睡》、《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西九自由空間《TechBox 2023: 旅人與聽者》、《遙距在場》;劉銘鏗《回味・舊時・佮佮冚》 (再嘗版) 等。
製作經理:李綻容
香港演藝學院藝術榮譽學士,主修舞台及技術管理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舞台管理及商業活動項目管理工作 。
曾合作單位:大國文化製作有限公司、任白慈善基金、商台製作、香港歌劇院、都會歌劇院、非凡美樂、香港小莎翁、劇場空間、進取演藝、進念二十面體、iStage、思定劇社、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再構造劇場、穆如室、鄧樹榮戲劇工作室、香港青年藝術協會、法國五月、新視野藝術節,大館等等。
近期參與製作,香港小莎翁: 《暴風雨》、《Walkie Talkie》、《Hubbub》,再構造劇場:《歷史的愛人》、《他和她的意識之流》、《柏林的金魚》、《核爆後的快樂生活》、《有你故我在》、《某種不明的東西》、《後人類狀況》、《宇宙到處的聲音》、《閃亮搖曳的雪》、《我最終死去的房子》,前進進戲劇工作坊:《建豐二年》,iStage:《相聚21克》、《走音大聯萌》首演及重演、《正是這樣的生活》,非凡美樂:《魔笛》,唯獨舞台:《夜鶯》、《童年時就如此經過》,南豐紗廠:《我們之間》,劇協:《兒欺》,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兩夫妻》,卓韻芝:《Sound Of Silence 2021》等。近期監製作品 《貓與海邊的森林》、《全世界靜晒》。